创新资讯
4月10日,由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主办、国投招商承办的“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国投金融大厦召开。来自京津冀三地的长城、北汽、银隆等新能源汽车和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中国铁塔、中兴能源、北京匠芯等梯次利用企业,邦普循环、格林美、华新环保等再生利用企业,以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参加会议,共同围绕回收利用管理政策、京津冀区域试点情况、回收利用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截至2018年底,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50万辆。依据三地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情况、动力蓄电池的平均运行寿命,预计京津冀三地动力蓄电池从2018年开始出现大规模退役,2020年将达到10,446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市场潜力巨大。
为落实《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和多样化商业模式探索,协调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在京津冀地区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国投招商在北京国投金融大厦召开此次研讨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京津冀三地目前已联合发布试点实施方案,征集试点示范项目,筹建区域产业联盟,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要继续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区域政府间和企业间的合作模式创新和资源共享,带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链融合。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抓好重点回收利用项目建设,满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及报废处理渠道,形成利益共同体,高水平、高质量构建区域化回收利用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发挥京津冀科技创新优势和典型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推动区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随后,京津冀三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分别介绍了地方有关政策及推进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一是部分申报试点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19年底或2020年初投产。二是实践工作中,各地普遍发现存在回收服务体系不完善、综合利用技术标准缺失、前端拆解环节技术亟待升级等问题。三是京津冀主管部门将加强协作,共同完善现有不足,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业务发展。
长城、北汽、银隆等新能源汽车及动力蓄电池制造企业,中国铁塔、中兴能源、北京匠芯等梯次利用企业,以及邦普循环、格林美、华新环保、华友循环、天津绿色再生、石家庄中博汽车、河北顺境环保等综合利用企业的参会代表分享了相关领域的业务情况和实践经验,并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在京津冀地区落地实施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重点探讨了准入门槛、经济效益、区域合作等问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同时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国家政策及标准制定情况。
国投招商董事总经理舒小斌、执行董事杜硕分别介绍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的定位、运作思路及典型案例,并表示绿色环保和新能源汽车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的重点投资方向,之前已在动力蓄电池及关键材料领域投资了宁德时代、比亚迪、恩捷新材料、科隆新能源、凯金新能源等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优秀企业,回收利用是动力蓄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下半场,亟需加快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将充分利用三地资源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及专业化管理,联合行业优势企业,积极探索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业务合作模式,对京津冀区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